top of page

当下时代靠的已经不再是文凭,而是...


阅读文章之前,我想大家先做这样一件事,请用一句话精准的描述你是谁,写下来。


现在,开始阅读全文——

我相信大家在生活中都会遇到这样的时候,有朋自远方来作客,你要找个餐厅请他吃饭,你问朋友,想吃什么菜?朋友说,就你们家乡特色菜吧。于是你迅速在脑海里想出几个你立刻能想到的餐厅,然后再一一筛选。

你突然渴了,想喝水,你走进一家超市,货架上陈列着各种饮料,然后你从中筛选一个买来喝。

其实你每次在做这样一种筛选时,很大程度上是在进行一次品牌的筛选。


我在做自己工作室品牌的过程中接触到市场营销,熟悉营销学的朋友可能会知道,上面这两个例子实际上就是营销学里两个非常经典的概念——「心智空间」和「物理空间」。

其实做品牌就是要占据人们的「心智空间」和「物理空间」,因为人们通常只会在出现在自己「心智空间」和「物理空间」里的品牌进行筛选。我们都知道人的大脑系统分感性和理性。有资料显示,人的一生中有95%的选择与决定是由感性来支配的。这就意味着,在大多数情况下,人们都是没有经过太多的思考就直接做决定的。为什么大品牌愿意花大价钱在广告上,目的就是进入人们的心智空间,不断的告诉人们,我就在这里。当人们需要做决定时,能被想起,做品牌就成功一半了。

不过今天我想写的,其实是关于「个人品牌」。因为它是这个时代孵化出的一个新概念。这个概念在西方国家已经有一定的意识基础,最直白的例子就是他们的竞选机制,每一个竞选人背后都有他们的个人品牌运营公司。但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属于自己的个人品牌,如果说十年前一纸文凭是一道门槛儿,那么在当下这样一个人品+产品的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人都可以靠打造属于自己的个人品牌脱颖而出,拥有自己在世界的一席之地。个人品牌就像你的简历,但它不只是平面的一张纸,它是你的体系,让人们更立体的认识到你,它会直接的带来你各方面的流量,从而,你要找的人就会主动来找你了。


那么,究竟什么是「个人品牌」?

很简单,我认为就是:在别人眼中,你是谁。

举个例子。

我前段时间因为工作需要,加了一些不同房屋中介公司的中介。他们大多数朋友圈天天发的都是自己手上最近的房源信息,九张图,配上一堆介绍文字,每条就像是同一个模版做出来的文案。其中有一位给我留下了印象。他也发房源,但文字不多,也不是每条都发,其他时候分享各种深度好文,分享时还发表一些自己的观点,有时也会发一些自己生活中的趣闻。这样给我感觉他不只是一个广告号,他是一个会思考的活生生的人,并且我们看的文章有时候还有交集。所以后来我有需求时,第一时间就找了他来咨询。

是什么让我记住他,将他与其他同行区分开来?是个人品牌的力量。


举一个更简单的例子。以我自己为例。

我人生第一份工作应该是高中那会儿在一个餐厅打工。我的职位是推车卖各种厨房刚出炉的点心,如凤爪,烧卖,肠粉,粥,包子等等。即便我的任务只是将推车在全场推一圈,将食物推销给客人,我当时要求自己只要推出去一辆车,必须是卖光的状态推回厨房。于是,我时刻面带微笑,主动和客人攀谈,将不同的点心菜系介绍给不同的客人,不仅卖空我负责的每辆车,连其他小伙伴推出去卖不掉的食物也一同都能卖空。久而久之,大家对我产生了这个印象:这个服务生很厉害,不仅业绩高而且还能救场,一个人能顶一个团队。后来很多宴会活动的接待,经理都会交给我去负责,事实证明我也胜任的非常好。

当然,那时候的我还不懂什么个人品牌。但现在分析,其实这已经是最简单的一种个人品牌的打造过程:你将个人品牌塑造的越突出,他人就会越知道你是谁,你会带来什么价值,你就越容易出现在他人的「心智空间」里,这样当有机会时,他们就会首先想到你。而你的表现又会印证你的实力,进一步巩固与强化你的个人品牌。


那么,重点来了,如何打造个人品牌?我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 主动给自己贴标签。

其实人的大脑都是偷懒的,当有一个标签可以供它快速识别时,大脑会更主动深入的去了解你。例如你的角色标签,即你所处的行业;你的特色标签,即你的人设,性格特点;你的专业标签,即你经过深扎后成为专家成为达人的领域。


2. 用外型打造你的记忆点

人的记忆很短暂,无论是投简历,面试,还是一次谈话会议,7秒钟就会让人对你产生第一印象,所以你需要在这7秒间做到直接吸引对方的目光,突出你的外型气质。我很喜欢杨澜说的一句话:人们没有义务从你自己都毫不在意的邋遢外表下来发现你优质的内在。这里说的外型并不是指你的颜值要有多高,而是一种认真对待你的外型的态度。同时要擅于挖掘你的外型特点,哪怕是自己不满意的地方,也可以将它放大后让人快速记住你。这也包含了你的穿着,你刻意设计的发型,眼镜,服装,帽子都可能成为你的记忆点。

我认识一位资深发型师,他每次出现在公众场合都造型奇特,让人不得不眼前一亮,直接与他的领域挂钩,从而很容易对他印象深刻。


3.找好自己的定位。

如果说标签是便于让人们更快速记住你的几个词汇,那么找好你的定位,用一句话精准的描述你是谁,才是真正打造个人品牌的开始。


其实现在很多人有一个误区,就是“要想出类拔萃,就要打败一切对手做到最好”。在过去的时代可能尚且可行,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想要做到某个领域的金字塔顶尖,难上加难,很多时候你拼尽了全力就算做到了前二十,仍并卵,因为人们没能记住你。这也和人们有限的「心智空间」有关,往往某个领域的顶尖人物大家可能只会记得一两个。

这时候,首先你要凸显自身,采取“与其做到最好,不如做到不同”的思维态度。你在这个领域做到前二十,同时在另一个领域也做到前二十,甚至你可以在第三个领域做到又一个前二十。这样你其实就创造出了一个全新的类别,在人们的「心智空间」中你就这个新类别的顶尖。例如你在摄影领域做到前二十,在写作领域又做到前二十,这时你就是最会写字的摄影师,最会拍照的写作者。1+1>2,你将会更加容易在人群中脱颖而出。


其次你要区别对手,找到你有而其他人没有的,然后迅速占领山头。俗话说,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才是万里挑一。

例如前段时间一个做保险的朋友找到我,和我叙述他在目前的岗位走到了一个瓶颈,客户做到了一定的数量层面后迟迟没有新的突破。我当时给他的建议是,与其撒大网,不妨找到你最熟悉的一类客户,可以是某一个年龄层次,或是某个领域的人士,然后专注在这一类客户上,将成效最大化,这样久而久之,大家就会记住你最擅长与这类客户打交道,这样即便你的业绩不是第一,也会让大家记住你,从而才有更多的机会来找到你。


同时,价值观与人格魅力的定位也在逐渐变的重要。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如果你是一个创业者,人们更愿意看到一个活生生的人,有温度有态度有故事,而不单单是关注一个冷冰冰的产品。如果你是一个明星,人们追随你表面上看起来是因为你的颜值,倘若人们在十几年后仍然追随你,这必定是你的内在价值观与人格魅力的力量所决定的。所以利用打造自己的人格魅力个人品牌,来带动你的周边产品营销,是新趋势。成功的创业者案例如罗永浩,张向东,马佳佳,papi酱等等,明星案例如王菲,陈道明,MJ。

4. 向内行走,向下扎根。

这是一个快节奏的时代,这个时代会惩罚那些不快速学习的人,你知道的别人很快也会知道,如果说过去的时代是你知我不知,现在就需要你知道但我更懂。其实打造个人品牌实际上也是在推销售卖你的思想认知。它需要你不断的提升自己从而更好的丰富你的个人品牌。个人品牌可以成为你的记忆点,增加别人找到你的机会,而你则需要不断的升级认知,深究挖掘你的专业领域,向内行走,向下扎根,才能做到当机会找到你时,你刚好在那儿整装待发。这才是你打造个人品牌的最终目的。


读到这里,请你们回看文章看头自己当时写下的那句话,希望此文对你有所帮助。


תגובות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