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WNZW New Zealand Women 你问我答


七月担任了第二期WNZW(New Zealand Women)的主持,与另五位不同国籍的优秀女性一起,分享与畅谈。

摄影:赵靖


之后在月光画廊举行了一个小型的后续观众嘉宾交流会,收到观众的一些提问,在这里以我自身的角度给予解答。 这三个问题提的特别好(谁提的,打个赏),每个问题都可以写出很多内容。本文只做总结,之后会针对每一项专门发文。

图片来源:丹


问题一:对各位嘉宾来说,有哪些素养和习惯是对你们取得今天的成就有直接影响的,并且还会产生长久持续的影响。


我总结三点:专注、健康的生活习惯+高质量内在摄取、目标成为T-shaped talents

1、像激光一样专注

这么说出来很抽象,如何做到?

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经历,当你想专心做一件事时,时不时会被各种不相关外界所打扰,例如手机,身边的人与事,声音,脑子里不相关的想法,晚上吃什么,明天的活动穿什么,等等。

我的两个建议:

a)试着记录让你分心的东西,然后下一次刻意避免。

  • 手机是个很容易让我分散注意力的东西,那么需要专注时我会把手机静音,不放在手边,甚至开飞行模式。(需要用到手机与外界联络怎么办?事先安排好需要用手机联络的事宜,例如交代工作,与团队、客户沟通等等,然后有一个整块的固定时间远离手机专注当下手上的工作)。

  • 我会将手机上安装的app减少到最少,包括微信里关注的公众号,ins关注的account,等等,只保留每天必须会用到的。因为即使我把弹出消息功能关闭了,当滑开手机看到无关紧要的app仍然会被影响到,看似不经意的小动作其实就是一种分心。 我只用一个社交网络app,就是instagram,因为做digital marketing需要用到它。

  • 前几天有个朋友和我说,hong啊我自从认识你就没见你换过鞋子,你是只有一双鞋吗…?答案是我一共有5双鞋,一双每天穿的休闲clark,一双出席正式场合穿的皮鞋,一双去海滩穿的飞跃,一双登山穿的户外鞋,一双去北美北欧比较冷的地方穿的雪地靴,和用来收藏几乎从来不穿的aj(纯属个人癖好,数量不计),这样每天出门不用思考需要穿什么鞋子。

  • 包括吃东西,如果不是有饭局或是如果有女朋友并且她是个吃货,我一个人吃的非常简单,炒个素菜,烤个面包,出门买个赛百味,和我熟的朋友都知道我很爱赛百味因为味道好并且集齐了维生素+蛋白质+碳水化合物(不是植入广告)。

  • 包括家里我不喜欢有任何多余的东西,任何半年没有被用过的东西我会直接捐掉或扔掉处理掉。

尽管如此我仍然觉得自己不算是很疯狂的极简主义者,因为毕竟仍然有自己追求的生活品质风格。


以上只是分享关于我自己的一些习惯,并不是说一定要这样才能做到专注,我想表达的是这个世界发展到现在这个时代,我们的生活里每天都充满了相当多会让你分心的东西,“选择”就是其中之一,我们每天都面临非常多的选择,但我们根本不需要这么多的选择。我们将太多的时间精力用在了做选择,但我们其实应该放更多的精力在做事上。

我认识的大多数人也都懂得这些,只是他们选择了继续这样下去。我有个好基友,自由撰稿人,回国一起吃饭的时候闲聊到说他特别想去一个没有wifi没有手机的地方安安静静的写文字,我回了一句你现在就可以把手机调成飞行模式然后把家里网断掉,他给了我一个白眼。我俩虽然只是搞笑,但不得不说很多人明明知道什么让自己分心但就是离不开它们。

我的经验之谈,当你专注的时候如果脑子里突然蹦出奇思妙想,例如想去找点吃的,和老公老婆微信一下看看对方在干嘛,查一下周末的天气是否适合外出,等等,你要刻意的意识到这个时候你即将分心了,然后你要控制住自己不要将你此刻的奇思妙想付诸于行动,久而久之你在专注的时候就会自然而然不再有这些乱七八糟的想法(当然,如果有partner,记得要考虑到她的感受,我的切身体会,之前的partner常常很不满,因为完全不记得发消息给她)。我常常将这些让人分心的想法形容成虫子,你越理会它们越去喂食它们,它们就会越发生长,而反之,你越不理会它们,它们有一天就会饿到营养不良而不再能够打扰到你。

摄影:赵靖

b)这个b我认为很重要,很多人每天常常将更多的时间用在了想“我一会儿要做什么”上面,而不是真正的在“做”。但其实你应该将你的大部分能量用在“做”,而不是用在想“做什么”。

所以我会建议每个人睡前将第二天要做什么都计划出来,不一定要多,有可能这一天只做一件事,完成一个task,哪怕只是单纯的计划明天我要把家里主子的猫粮买了,然后第二天买完猫粮后给自己mark一下task done,完美。

这个习惯其实是我在国内上小学的时候养成的,那时候每天老师都会布置很多家庭作业,然后我会用一个本子专门记录每天的作业是什么,晚上回家后写完一个就在后面打一个勾,其实全部打完勾的时候那一刻感觉是很爽的(我相信很多人小时候也都有这个经历)。不得不说这真的是一个很好的习惯(至今仍然认为这是我在中国接受基础教育时掌握的为数不多的有用技能之一)。你可以准备一个本子,或是就在手机的note里记录(我),或者是电脑,怎么方便怎么来,睡前计划第二天做什么,顺序由最重要到不那么重要,从早到晚一一列出。

我之所以能够比一般人要更加专注,并且是个快速决策者,因为大部分时候我已经将选项减到了最简。

2、健康的生活习惯+有质量的内在摄取

看起来有点像废话,但它的确非常重要,比你们想的要重要的多的多的多。

这里所指的包括你的饮食摄取,信息摄取,作息习惯,社交习惯,日常处事习惯。


我曾经看过一个采访,请来了几位世界上的顶级厨师,采访中有一个问题是问他们成为一个成功厨师的秘诀,他们的回答都是首先要拥有最好的食材原料,所以他们会不惜代价的寻找最好的食材,甚至自己开辟田地,用最好的土壤肥料,种植最好的食材原料。由此可见源头摄取的重要性。

a)饮食摄取

很多人见到我会说“你身材真好,真羡慕你怎么吃都吃不胖,你们家基因真强大”。是的我的确和朋友们吃饭的时候都是最不忌口、吃的最多的那一个(和我吃过饭的都懂),但毕竟饭局只是少数,就像我上面提到的,大部分时候我个人的日常饮食其实是很规律很健康的,并且我也不抽烟,也不爱喝酒。

b)作息习惯

这一点我自己至今也没有做的特别极致,我常常很晚睡,第二天可能还需要很早起。我本身是个很讨厌睡觉的人,不到困到极致我是不会想要睡觉。但从去年开始我慢慢发觉睡眠的重要性(残酷的说也许是到年龄了),尽管目前仍然没有特别实质性的改变,我仍然会十二点甚至一两点才睡,但我会建议每个人至少保持7小时的睡眠。

之前我打篮球,登山,骑自行车,近年我开始健身,因为我希望让自己的状态再上升一个级别。

c)日常处事习惯

很多人觉得我很自律,问我如何做到,但其实我并没有在自律,因为这些生活习惯在我这里已经根深蒂固,已经成为了我的本能,当我不这样生活的时候,我反而才是很挣扎的。(关于自律 、习惯、本能三者间的关系,我之后会专门开一篇写)

包括我对家里、车里、办公空间的干净整洁要求极高,但我并不是像很多人一样专门花一整天时间大扫除,因为日常生活习惯让我每天都在保持着这样的状态。同样,这样的生活环境、工作环境也让我能够有更好的状态去投入到生活与工作中。我没有办法在很乱的环境中工作,那样会让我整个脑子也处于混乱状态。

包括我对自己整个人形象的要求,穿着,我不追求fashion,但一定要得体。

d)信息摄取

我非常建议多读书,毕竟除了为了满足身体的饮食摄取,满足大脑的信息摄取也必不可少。书里面我个人近年来读的比较多的三类,1、思维方式 2、销售 3、数字营销

我个人读书的方法:例如两周读一本,将一本书的总页数除以14;一个月读一本,除以30,就得到每天需要读的页数。

e)社交习惯

中国老话,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你的社交圈会对你产生相当大的影响。这个不用多说。

总结,编程里有句话叫garbage in garbage out,你想要产生好的输出结果(例如工作上的业绩,创业上的突破,等等),首先你要保证你的摄取输入也是高质量的(我上面说的5条)。


图片嘉宾:Jessica Phuang 图片摄影:赵靖


3、目标成为T-shaped talents(T字型人才)

无论从创业合伙人或是面试员工的角度来看,我希望与我共事的人具有T字型特性,这也是像google这样的大公司聘请员工的标准之一。

首先我会要求自己成为这样的人,我也会给每个人相同的建议成为T-shaped talents。

所谓T-shaped talents,他们有很全面广阔的知识面,例如他们会懂一些营销,懂一些社交网络,懂一些代码,懂一些销售,懂一些设计,懂一些文案,懂一些photoshop,懂一些premiere pro,懂一些财务,懂一些数据分析,懂一些心理学,懂一些时尚趋势,等等,然后他们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深扎,做到极致。

很多人会觉得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撒大网只可能捞小鱼,但现在这个互联网时代,如果一个人只精通一种技能,其他都不是很懂,在工作上很容易碰壁。

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之前遇到过这样的人,遇到不懂的问题直接会说“这个不在我的工作职责范围之内”,好一点的会向其他同事寻求帮助,但是这个时候就需要他停下手中的工作,甚至需要另一个同事也停下手中的工作去帮助他解决这个问题。而一个目标成为T-shaped talents的人,他们遇到这样的情况一定会想尽一切办法去寻求解决方案自己解决这个问题,并且渴望掌握相应的技能从而下次不会遇到同样的问题。

在职场上是如此,各行各业其实都如此。例如一个成功的音乐演奏家,他一定会要求自己掌握各种风格的音乐演奏,然后精通发展属于自己领域的那一类;一个成功的歌手,他一定会要求自己掌握各种歌唱技巧,然后精通发展自己的风格;一个成功的画家,他一定会要求自己掌握各种画风,再发展一个自己精通的派系深扎,等等。

如果你开始创业,你更需要让自己成为T-shapedtalents。

今年是我创业的第七年,我自己创业过程中,遇到过很多瓶颈,大部分时候因为我真的是不懂,所以我需要将各方面的技能都去琢磨学会,我学习做网站,销售,数字营销,文案,社交网络,广告营销,摄影,摄像, 心理学,最近开始学习一些财务。

前几年我深扎的领域是做网站,但其实到了一定阶段后发现自己的热情还是在摄影,所以近年来算是做了一个转行,深扎的领域变成了摄影。

成为一个T-shaped talents不仅会让你在工作上有质的飞跃,当你在创业到一定阶段需要聘请其他人的时候你才会知道如何将一个task更精准的传达给他们,并且如何评判他们是否将工作做到位。


图片嘉宾:Lois Hong 图片摄影:赵靖


问题二:请各位嘉宾分享一个对自己来说印象深刻的瓶颈期,并说说是如何找到突破的。

很多,本文先简单写其一。


有一个阶段,团队每天做的看起来都是非常重要、不可或缺的工作,例如客服,财务,网站维护,团队内部工作分配,组织并出席社交活动,等等,但项目并没有实质性的前进,例如现金流没有明显增长,年收益也没有显著增加。

职场也好创业也罢,如果你没有前进,相当于你在后退。

如何突破,首先我们找到问题所在,如果将工作项目比作一场自行车比赛,分清楚A哪些工作是让你能够继续留在赛场,但只是让你留在赛场拥有参赛资格,B哪些工作是可以让你骑得更快,从而赢得比赛。工作上,task A即维持项目正常运转的工作,例如客服,财务,网站维护,等等;task B即增加项目营收的工作,例如产出内容, 提高产品水准, 提升转化率, 等等。那么确保每天完成task A的同时,也要完成相应的task B。

当我们分清楚了A和B两种task后,发现我们将大部分时间精力用在了完成task A上,而不是task B。

采取的策略:

1)想办法尽量将task A里的工作去除,例如我曾经会留一个客服电话在网址上,以便于客户有问题电话咨询,但后来发现这是一个很吃力不讨好的举措,首先我要安排专门的客服接电话,而一个客服一次只可能接一通电话解决一个客户的问题,其次实际上很多人是不愿意打电话的,他们宁愿写邮件或者发消息。所以后来我不再留任何电话号码在网页上,与此同时确保任何客户邮件和消息都得到最及时有效的回复。这一改变不但省掉了客服电话部分,还大大提高了我们的客服反馈。

2)当然很多task A里面的工作是必不可少的,例如财务,网站维护,等等,这时候我们需要想办法将他们自动化,就是我们不需要自己去做了,也不需要花钱请人去做,可以制作一个程序让它自动化运转,例如涉及到简单的图片后期,lightroom有一个preset功能,那么我会事先设置好我们需要的统一的preset,然后将preset交给team,这样就不用每幅图花重复时间做重复的后期。

3)最后,如果task A里的有些工作既不能去除,也没办法让其自动化运转,那么当你已经有了相当成熟的一套工作模式时,将这套模式培训给其他人,然后请人来做。

通过以上三点,我们将更多的时间精力放在task B的工作上,从而度过了一个长时间的瓶颈期,有了一个质的改变。

问题三:如何在洋人为主的工作环境中突破自己的性格局限,获得职场信心,从而到达一定的职场高度?

这个问题我分两部分回答:

1、获得职场信心

2、突破性格局限

1、获得职场信心

问题里有个前提是“洋人为主”的工作环境,但个人认为这个不那么重要,当你有足够的信心,无所谓洋人华人就算是外星人你也一样游刃有余。

所以我直接解答如果获得职场信心。

首先你要知道一点,信心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你要先身经百战,be good at that thing从而你才会有信心。例如我是个很有自信的人,但你要我去参加一个游泳比赛,或是歌唱比赛,那我真的是一点信心都没有。


我常常被问到这个问题,hong你是怎么建立起这么强大的自信的?我应该怎样才能有信心让人们愿意购买我的产品和服务?我的回答基本都是熟能生巧

我打篮球,我玩乐队,所以我会发现其实运动和音乐和职场是相同的,运动员比赛前为什么要反复练习,乐队演出前为什么要反复排练,他们还有模拟比赛,彩排。

这个问题里的职场信心其实是个很广的词,什么是职场信心?我会建议你思考一下具体自己是想要获得哪一方面的信心,是谈判技巧?ppt?销售?还是你的专业领域,技能?等等。然后再有针对性的练习。

可能这时候有人会说自己甚至连迈出那一步的信心都还没有,那么你需要先学习,多读书。例如你想要获得演讲的自信,那么你需要多练习,但可能一开始你连找人练习的勇气都还没有,那么你需要先自己学习演讲的技巧,如何完成一场精彩的演讲,网上有非常多免费的素材,或是去读相关书籍。


2、突破性格局限

我在WNZW活动最后主持结束语说过,很多人说要“做自己”,没错,但做自己不是被自己禁锢,与其说“做自己”,不如说“铸造自己”。

我认为这个世界上根本没有“自己”这个东西,与其把注意力放在“自己”,不如更加注重“我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而不是“我是怎样的人”,然后朝着我想要成为那样的人而努力,将自己一步步铸造成你理想中那样的人,在这个过程中你一定会被“我是怎样的人”给阻碍到,必须学会改变(就是大家所说的跳出舒适区),最终当你真的成为你当初想要成为的人时,你再回头看,这时的你早就已经不是当时的“我自己”。


针对这个话题,我非常推荐大家做一下这个16型人格测试,可能很多人已经做过,不妨再做一遍,链接在这里:https://www.16personalities.com/ch

做完这个测试你会得到四个字母组合,例如ENTP,ISFP,INTJ,等等。这个网站上也都有非常详细的解读。如果你还没做过这个test,我希望你现在就去做一下,不然你不会知道我下面的内容在写什么。

举个例子,如果你做出来的结果是INTP,I 代表内向(introverted),那么在职场上对你来说最具挑战的会是与人交流、谈判,在创业过程中对你很难的会是销售,这时候你需要意识到这一点,然后刻意的让自己去改变,跳出舒适区,如果你是内向的,尝试让自己变成外向,不要考虑“不,这不是我自己”,我认为这世上根本没有“我自己”,你如果一再强调坚持“我自己”,那么它会变成你成为你想成为的人的最大阻碍。同样,如果你的结果做出来是E,代表外向(extroverted),那么你需要刻意的让自己稍微和自己独处一些,安静一些。


暂时只写到这里,之后专门开文。


bottom of page